学生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园地 > 正文

金匮珍藏| “明德薪火”学员参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1-03 14:01 阅读量:
12月18日下午,“明德薪火”一期学员前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进行访学活动,通过研习档案保存的传统,加深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
 
学员和老师们到达档案馆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李国荣研究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并以《明清档案整理出版的百年回望》为题讲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近代档案整理的历史。馆长介绍了中国悠久的档案传统,尤其在清代,档案数量达到1000多万件,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意义和文化遗产价值。近代以来,明清档案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第一档案馆的建馆和发展沿革也围绕档案的整理出版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925年建立的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标志着档案机构的起步,建国后,国家档案局的统筹规划进一步促进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80年代以来,更是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3点左右,学员和老师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保存档案的特藏库。清代诸帝的朱谕、乾隆即位诏书、密奏匣等文物保留了清代政治的历史痕迹。讲解员还介绍了葡萄牙国王给雍正、英国国王给乾隆的文书,指出档案在对外交往的研究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除了文书材料,黄河河源与金沙江的地图也让学员们大开眼界,欣赏了在时间与空间的交汇中诞生的文化珍品。
 
随后,大家参观了对社会开放的明清文书档案珍品展。展览按照文种、体式、内容将馆藏的重要档案分类呈现,内容简明又突出了档案的典型面貌。围绕皇帝生活的专用文书、生活档案等材料保存了众多一手的政治史细节,臣工题奏、衙署文书则反映了官僚体系的运作方式,舆图等特殊档案更是直观呈现了大一统国家的面貌。
 

 

 
最后,学员们参观了著名的皇史宬。皇史宬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无梁殿建筑,在明清两代是保存档案的重要场所。殿中留有的碑刻说明了实录玉牒等档案通常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并抄录四份,体现了当时档案信息管理的制度化。今天,馆中仍保留有百余个木质金匮,精致的镂刻无声地反映着重视历史承续的传统。
 
在倾听和讨论中,学员们圆满结束了本次访学。在依依不舍的氛围中,大家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悠久的档案遗产保存观念,体会到延续和发扬文化遗产保护传统的重要意义。相信学员们会在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理解和践行本次访学的体悟,守护记忆,传续薪火。
 

 

 
本次参访得到第一历史档案馆、李国荣研究员和九卅体育娱乐官网胡恒老师、杜宣莹老师和郭相宜老师的支持和指导,在此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