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日,九卅体育娱乐官网“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二讲在线上举行。我校清史所杨念群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对‘天命观’转移的新诠释:清朝‘正统观’再研究”的学术报告。共80余名师生听讲。
杨念群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正统观”大致可概括为三大要素:空间疆域上的大一统,时间上的五德终始与阴阳五行天命模式的转换,以及德性的持有。程朱理学的兴起和传播使得有关以“天谴论”为诠释背景的五德终始说在宋代以后渐趋沦落不振,国家军事实力的孱弱和统治地域的狭小也倒逼理学家基本放弃了“大一统”的论述,改以建立“道德主体性”为主要运思方式,发展出一套成熟的伦理教化体系,通过凸显汉人文明优越性而把夷夏之间的对立状态推向了极致。其后果是,非汉人族群建立的政权很难进入“正统”叙述的谱系,“正统观”本身包含的空间扩展蕴意被刻意遮蔽,代之以道德的自我修炼与完善。这种观念显然不利于清朝皇帝建构适合自身特点的正统观。为了打破道德至上、严分华夷的宋代正统观,清统治者采取了两大策略,一是重提“大一统”,回归空间之原始义;二是打破“夷夏”界限,重回“尊王”本义。
在杨老师看来,大一统观的重构是与清朝官学的复古阐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恢复《春秋》“大一统”的古义,清帝着意强调拓展空间的作用,把清朝开疆拓土的功绩转述成“正统性”的必要条件,重新定义“正统”的内涵。其中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北岳恒山祭祀。宋之前祭祀恒山的地点一直在山西浑源地区,但北宋时期浑源为契丹所据,祭祀仪式就被迫转移到了河北曲阳,元明二代也继续将曲阳作为祭祀地点。但在清代,这一问题却引起发了争议。因为如果仍把祭祀地点放在曲阳,就等于承认北宋正统,认同了北宋偏安的政治路线,所以很多臣子谏言,一定要在浑源祭祀。顺治帝最后采纳了此一建议,象征着把原来的南北对立彻底打破,真正实现了大一统。
杨老师指出,历代士人论述“正统观”皆无法绕过对《春秋》大义的解释。宋代学者注释《春秋》颇有分歧,北宋士人重《春秋》“尊王”之要旨,南宋士人则重“攘夷”之义。清帝的具体论述策略是打破宋明理学以“地”系“统”的思维,强调“圣人不必出于一地”,亦可出现在中原文明的边缘地区,以论证满人接受“天命”的资格。杨老师以曾静与雍正的辩论为例,指出雍正的论证路径是:如果圣人只能出生在关内,就可能为关内帝王不守德行提供借口;同时夷狄身份自古没有那么明确的区分,并利用孔孟在“夷夏”进退观点上的差异性,以孔批孟,突出孔子夷夏可以相互转换的主张。雍正还借孔子语义批评明代失德。由此证明,明朝帝王无资格作华夏盟主,满人当政不过是历朝王权循环转移的正常过程。而主张夷狄禽兽论的曾静也最终向清帝妥协,承认了“文明多地起源论”。
传统观点多认为清代复兴两汉经学以“替代”宋学,对此杨老师不太同意,认为清代并没有完全“替换”或者“驱逐”宋学,而是对其进行了“改造”。以往的研究只谈清学的继承或者批判性,而没有谈它如何改造宋明理学。杨老师从清帝对理学要义的解读切入,指出宋明以后之“正统观”阐述多笼罩在理学道德修养的命题支配之下,清朝对此亦有所继承,纪昀和袁枚的“有征无战”论便是显例。然而宋明理学中的有些论述则对清朝建立统治正当性多有不利,如理学思想提倡面对皇权,士人理应拥有“道统”的独立批判性,甚至不惜挑战“政统”权威,这种想法对清帝树立集权统治构成了威胁,故必欲清除而后快。为此,清帝对儒教信条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造,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理学“道统”的传承方式。其中最明显的例子,便是雍正皇帝颠倒了传统儒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秩序,将“五伦”中本来排在第二位的“君臣关系”挪移到“父子关系”之上,使得“尊王”要义从中脱颖而出,具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完成了“移孝作忠”思想体系的建构,彻底逆转了宋明士大夫与皇帝“双向制衡”的机制。
不仅如此,杨老师认为,清帝对《春秋》的解读也有非常独特的一面,远较前代深入。康熙撰有《钦定春秋传说会纂》《日讲春秋解义》,而乾隆的《御纂春秋直解》更是试图融汇《春秋》四传,即《左传》《公羊》《谷梁》和胡安国注释,并欲取而代之。乾隆帝直接命文臣完全按自己的意思酌定《春秋》大义,形成了独特的“帝王经学”。清帝御制《春秋》读本强调“尊王”大义,淡化宋明儒家的夷夏之辨论旨,如针对秦、楚、吴等“夷狄”之国,多论证其“进爵”与否须与“尊王”攸关,而不突出其种族身份。清帝还基于自己对《春秋》大义的理解,对历朝史事常加评价褒贬。乾隆帝亲自撰写《评鉴阐要》,对《资治通鉴纲目》及《续编》《三编》中凡涉“正统”“偏安”之论,必反复斟酌纠正其失,希望树立起公正无私的形象。
杨老师还指出,清朝“正统观”的建立离不开士林阶层的配合和认同,今文经学的复兴与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性。从庄存与的“尊王论”到刘逢禄的“封建论”,均对传统“公羊”大义有所发挥和修正,而且不约而同地指向清朝统治的正当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有关这一部分内容,杨老师并未过多展开,只做了简单阐述。
最后,杨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提炼,并总结称,如果要深入了解清朝“大一统”观念的构造形态,就必须洞悉清帝对《春秋》大义和理学要旨的改造过程,同时必须对士林观点与帝王思想的微妙共谋关系做出透澈的观察。
(敖畅 供稿)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九卅体育娱乐官网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